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东汉的末日(三)


为了应付黄巾军各地的起义,东汉朝廷自然不只派出皇甫嵩一个大将来应对,其中另一个由何进(刘宏的外戚)大将军所举荐的卢植率领着军队浩浩荡荡的出发。

说起这个卢植,他可是东汉末期的名士之一,文武全才,对上黄巾军这些小角色,如果不立于不败之地实在是没什么道理。他统军直接对上由张角所率领的主力黄巾军,张角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几战打下来,张角的军队溃不成军,损失整万人。

卢植行军打战的确一流,黄巾军在他跟前根本就不值得一晒,可是在做人方面他却和之前士大夫李膺一般,拥有一身的傲骨,对于行贿巴结这些小动作,他是异常的不屑。

刘宏为了探测军情,就派了一个宦官左丰到卢植的阵营去,他名义上是要观察最新黄巾军的动态,可是暗地里却希望发一笔横财或得到某些好处,因为他是皇帝的耳目,他在皇帝身边所说的话,就显得非常的重要,那些军官看到他的到来,理应要识相些。

军中有人看到左丰到来,就劝告卢植应该私底下给他一些好处,好让他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这些人的劝告对于刚直的卢植而言,根本就是对着一只黄牛弹琴,卢植自然严厉拒绝。

左丰知道卢植如此不识大体,心里气愤到了极点,回到宫中把他所看到的最新状况,胡言乱语的蒙骗刘宏,还落井下石把卢植说得一文不值,说他虽然知道黄巾军已经无力反抗,却故意选择按兵不动,等待上天来收拾他们。

刘宏这个温室里的小花那里知道那么多,宦官左丰讲什么就是什么,也不试着去彻查此事,就如此轻易地降罪下来,派人押着囚车去把卢植载回来。

对张角黄巾军一片大好形势就因为昏庸的刘宏而暂时停歇下来,刘宏把卢植捉了回来,却让一个以后覆灭整个东汉皇朝的克星——董卓去迎战,这个董卓的武略根本就不及卢植,与张角对战也只能勉强的应付。

东汉皇朝到目前为止,已经让人感觉奄奄一息,连皇帝身边的一个小宦官,也明目张胆的想要接受贿赂,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整个东汉皇朝的机制是多么的腐败不堪。而且,当整个国家陷入黄巾起义的内乱,这些皇帝身边的人想的竟然不是如何去维护这个政权,想的只是自身的荣华富贵,有的要接受更多的贿赂,有的更和敌人互通信息,东汉皇朝即将崩溃已经非常的明显。

黄巾起义在张角去世后,局势就急弯直下,张角的两个弟弟在和政府军对抗时,一直节节败退。其中张梁在和皇甫嵩对战当中大败,损失八万多人,过后其哥哥张宝再对上皇甫嵩,又大败,这一次损失了十多万人,两个人也在对垒皇甫嵩的战役中丧生。

另一边,张角的得力弟子韩忠也在另一场战役中给政府军彻底的打败。自此,黄巾起义基本上已经给镇压下来,曾经轰轰烈烈的起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全失败,各地虽有零星的对抗,可是已无力在发动更大的战役了。

张角的起义是失败了,可是它却成功撼动了东汉皇朝的根基,因为在接下来的日子,宫廷内的另一轮斗争,就直接把东汉皇朝送到地府里,永不超生。

值得一提的是,黄巾起义虽然面对失败的命运,可是它却标志着人民对当政者的不满,这一点在任何时代看来,都是应该让当权者深思的。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东汉的末日(二)


就在张角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起义的日子来临之时,他所部属的其中一个大方军队中却出现了叛徒。

这个由马元义所统帅的大方领着数万人,准备在洛阳城附近起义,他们还和宫中的宦官约定,准备来一个里应外合,可是队中有个叫唐周的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然向朝廷告密。朝廷不知道不打紧,知道后还得了?

于是,倒霉的马元义还没开始行动就已经给朝廷逮捕了。

为了杜绝类似的事件再度发生,马元义惨遭东汉朝廷以“车裂”(用牛拉车,将人的肢体向着数个方向拉断,类似五马分尸,只是这里用牛,以牛slow motion的速度,我们能想象这刑罚的痛苦程度)刑罚处死,过后东汉朝廷更在京城里面残杀那些信奉“太平道”的民众。以此同时,东汉朝廷还发出了通缉令,要逮捕创立“太平道”的张角。

张角仓促间来不及准备,就硬着头皮号召他之前部署好的太平道民众大起义,一时间所有信奉太平道民众崛起。因为他们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号召,所以都在自己的头上戴上黄巾,以显示自己就是代表黄天的那一方,而历史上逐称为“黄巾起义”。

张角自称为天公将军,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则称人公将军,天地人三大将军都已经齐集,这一次的起义还不势如破竹?

可惜,现实总是残酷的,虽然张角的太平军多达数十万,可是都是由平民百姓所组成的,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又没实战的经验,这一点跟政府军比较起来,就是致命的弱点。

东汉朝廷看着起义怒火蔓延整个皇朝,顿时慌了起来,这时有个叫皇甫嵩的将军,提议刘宏解放之前涉及党锢事件的人士,以让他们报效朝廷,刘宏逼于无奈,只好批准了。自此,第二次党锢事件才算告一段落。

皇甫嵩这个将军也的确是一个将才,刘宏命令他扑灭黄巾这团怒火,他招募了四万多名的精壮勇士,就出发了。

皇甫嵩首先选择对付的是黄巾其中一个大方统帅波才所统御的军队,虽然皇甫嵩拥有四万多的军队,可是在波才黄巾军的跟前,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皇甫嵩连忙退守长社(地方名),很快的,皇甫嵩的政府军给波才的黄巾军给包围起来了。

波才的黄巾军人数方面虽然狂胜皇甫嵩的政府军,不过或许因为波才本身出身市井,对于军事部署方面没有多大的认识,因此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他什么地方不好选,竟然选择在草地旁扎营,这正给了皇甫嵩用火攻反击的好机会。

皇甫嵩先派人到波才黄巾军的背后,乘风放起火来,然后又吩咐军队高举火把在城上大喊大叫,波才的黄巾军没有实战经验,又不知发生什么事,只看到己方的营地熊熊大火,顿时慌张起来,原本的气势也好像肚子大泻般一泻千里。

皇甫嵩见是时机了,就率领军队杀出,此时刘宏派的另一支由曹操(正是主角之一,那个人称奸雄的曹操)统帅的军队正好赶到,两方政府军对波才的黄巾军像夹面包般凌厉的夹击,波才的黄巾军大败。

这一战皇甫嵩斩首万余人,可怜其中一支黄巾主力就如此没了。

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

东汉的末日(一)


东汉经过外戚集团、宦官集团和士大夫集团这三个集团不断的内斗,其实元气已经大伤,可是初期刘秀(建立东汉的第一任皇帝,史称汉光武帝)建立东汉之始,毕竟下了一番功夫,俗话说的好,烂船还有三分钉,这三个集团的纷争还不足以让整个东汉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不过,这些内斗和纷争却让整个东汉的统治集团忽略了人民的存在,而当人民忍耐到了火山爆发的地步,那威力就足以摧毁以任何形式组成的政府。

我们可以想象看,在东汉第六任皇帝刘祜(hu4)一直到第十二任皇帝刘宏统治期间(大概是106年到189年),整个东汉就约有大大小小近百次的农民起义。这一系列的起义都标榜着当时的人民因为东汉三个集团间的互相较劲,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民的生活再如何的困苦,也不会大胆到想要推翻任何一个政权,可是如果该政权继续漠视人民基本的权益,而且还日以继夜的压迫人民的生活,那么起义就成了古时人民最后的选择。

这些大大小小个别的起义,对东汉并不构成任何间接性的威胁,不过当所有的起义最终凝集起来,并且有目地和经过策划的进行,那么那结果就会像福建人所说的一般:“代誌大条了!”。

这个“大条A代誌”正是那么的不巧发生在刘宏当皇帝期间,这个时期外戚集团和士大夫集团已经完全溃败,剩下的只是宦官集团独自坐大,他们破坏整个国家制度比任何一个集团都有过之而不及。此时的刘宏也已经长大,只是他对宦官的信任程度没有丝毫的改变,这也是问题最大之处,宦官们在他的背后所做的任何歹毒的事,他也不闻不问。

“大条A代誌”开始于民间一些无稽的信仰,当时在钜鹿(地方名)有个名叫张角的人有点本事,他这个人就像世外高人一般,可以用符水为他的信众治病。我们就姑且不要去怀疑他是否有那么神奇的本能,可是就是有无数人让他给用符水治好了,当时的人简直把他当活神仙来拜。

他的名头越来越响亮,心里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东汉的混乱局势让他看到了机会,以他的号召力,应该能把整个东汉皇朝给拉下马吧?于是他开始有组织性的策划和布置,拉他两个弟弟张宝和张梁一起成立了“太平道”,再给自己一个无以伦比的称号——“大贤良师”,积聚一些对东汉不满的民众,为推翻整个东汉皇朝而努力了。

张角这个人不是省油的灯,也不是一般无谋的起义义士,他先派自己的八大弟子到各地去传教,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在各地召集了整数十万的信徒。他把这些信徒军队化,分为三十六方(三十六个军团),大方的有整万个人,小方的则有六七千人。

为了让自己的起义站得住脚,他又制造舆(yu2)论,说道:“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整句话的意思大概是:“东汉皇朝已经cannot go,应该由我们这些戴黄巾(在头上)的人士取代,如果发生在甲子(东汉其中一个年代名号)这个时期,就会天下太平咯。”

张角的谋略不止于此,他还和东汉宫廷里的宦官打好关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其中他跟宦官封谞和徐奉约定,就在选定的时期一起起义,张角在宫廷外起兵,而那些宦官则在宫廷内接应,来一个里应外合,把摇摇欲坠的东汉皇朝给拉倒。

所有的部署都看似完美无比,不过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注定了就是注定了,张角看似完美的计划却出了乱子。

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三国的起始(十)


窦武和陈蕃等重臣死于宦官的手中,皇太后的权利又给架空了,幼小的刘宏只能信任服侍他的宦官,自此曹节和王甫就成了刘宏这个小皇帝身边的大红人,那手中的权势可是如日中天。

曹节知道要打击士大夫集团正是这个时候,他指使官员上奏给皇上捕捉所有和党人有关系的人物,宁杀勿纵。小小的刘宏满脑子都是问号,为何要捕杀党人呢?于是他问曹节:“这些党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一定要捕杀他们?”曹节的眼睛亮起狡狯(kuai4)的神色,说道:“这些党人欲为不轨(又是这个罪名,可见不轨是古时一个热门彻人山猪肉的罪名)。”刘宏毕竟只是一个无知的儿童,问题特别的多,他天真的问道:“他们不轨些什么来着?”曹节此时决定给这些党人致命的一击,他答道:“他们不轨皇上的江山啊!”

刘宏吓了一跳,从此以后想起党人,就想到“不轨皇上的江山”,那党人在他幼小的心里被归类成乱臣贼子,过后曹节也顺理成章的展开一系列的逮捕行动,把第二次的党锢事件推上高潮。自此以后,士大夫再也无能力对抗宦官,一直到东汉的末期,黄巾军大乱才能重新登入舞台。

宦官势力越来越庞大,他们接触到最高的权利,开始为自己谋算起来了,他们敛财,个个都摇身一变成为洛阳城内的大富翁。他们这些人富贵的程度就跟皇帝一样,所建立的房屋就如宫殿一般,这些都发生在洛阳城内,可是只有刘宏这个小皇帝不知道。

有一天刘宏心血来潮,想要登高一看自己治理下的洛阳城是什么样子的,宦官们知道后开始慌了,如果给刘宏看到自己的屋子像皇帝宫殿一般奢华,那是万万不得了啊。这些宦官什么不厉害,坏主意和小聪明就成竹于胸,其中一个叫尚但的,就引用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指皇帝并不能登高看事物,不然的话百姓会叛乱。小小的刘宏那里知道有没有那么一回事,可是看到尚但说得头头是道,似乎真有其事,从此以后就不再想要登高看事物了。

儿童小的时候都会找一些模仿的对象来模仿,好让自己看来像成人一般,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刘宏看着身边的人个个都贪财如命,而且还把钱财都储蓄起来,于是自己也搞一搞一样的名堂,学着那些宦官们,有起自己私蓄来了。

其中有一个比较正直的宦官(宦官也有好的,并不是每一个都十恶不赦)名叫吕强的,实在看不过眼了,怎么皇帝有正事不做,做起一些小人行径来。他上书批评道:“天下间的钱财原本就是归陛下所有,哪有分公或私的?”

说起这个吕强也真是一个人物,他除了正直之外,不和其他宦官们同流合污,也曾经上书试着打击那些宦官们的势力,他不畏强权的指出曹节、王甫和张让等人全是奸妄小人,最厉害就是拍马屁,蒙蔽皇帝。我们知道,那些捅蜜蜂窝的多数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之前的李膺是这样,陈蕃也如此,一直到窦武如此强大的人物也一样惨淡收场,这个吕强只是一个小小的宦官,能有多大的能耐去对抗整个宦官集团?

结果是宦官集团诬赖说他跟党人一起议论朝廷,刘宏一听又是党人,气急败坏的派人捕捉吕强,吕强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和窦武一样,咔嚓的自杀身亡了。

连吕强如此正直的宦官都给逼死了,往后宦官集团更肆无忌惮的控制刘宏。也这样,东汉面临末日的日子越来越近,因为一场大风暴即将到来,把东汉剩余最后一根支撑的柱子也给吹掉了。

2010年10月20日星期三

三国的起始(九)


刘志到地府去卖咸鸭蛋后,东汉朝廷当务之急自然是选一个新的皇帝上位,而窦武既然是刘志的岳父,如此的重任也落到他和他的女儿(刘志的皇后)身上。窦武和过去的外戚不太一样,他并没有独断独行地选择自己心仪的皇帝,反而去问了刘儵(shu1),这个刘儵在当时是个监察官(侍御史),以他的看法(不知是私心还是公义),十二岁的刘宏最适合当皇帝,窦武看了这个人选也觉得没什么问题。

于是,这个儿童刘宏就如此鸿运当头正式成为东汉第十二位皇帝,历史称之为汉灵帝。

窦武确立了刘宏为皇帝后,并没有因此而闲暇下来,他与陈蕃两人对于宦官是痛恨欲绝,之前的党锢事件更加深了他们要灭绝所有宦官的强烈欲望。两人的理念基本一样,陈蕃又曾经帮过窦武,让他的女儿成为刘志的皇后,就这样,一个Click,那种化学的作用让他们俩同在一起,为诛杀宦官的鸿鹄大志而努力了。

要诛杀宦官,首先是要得到太后的支持,照理说,窦武是窦太后的父亲,这一点支持应该很容易就获得,可是窦太后对于诛杀宦官一事,并不那么的支持,因为宦官集团的首脑并不笨,其中曹节和王甫更一直在窦太后身旁巴结她,弄到这个太后爽到信任他们,自然不让自己的父亲动手。

窦太后这种妇人之仁,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而她也即将为自己的愚昧付出代价。

窦武看得不到太后的全盘支持,就和陈蕃自己行动起来,他们觉得必须尽快行动,以免宦官有所防备。首先,他们让之前在党锢事件遭炒鱿鱼(李膺等人)的正直官员重新提拔起来,然后再收捕曹节和王甫的亲信如管霸何苏康等人,将他们处死。

为了加快步伐,他们逮捕长乐尚书(官职名称)郑飒(sa4),然后展开审讯,要他拖曹节和王甫下水,以便可以定罪诛杀。

一切准备就绪,窦武准备上书给皇帝,要将曹节和王甫定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所写的奏折却阴差阳错的让另一个宦官看到,这个宦官名叫朱瑀,是太后的人马。朱瑀原本应该不至于是曹节和王甫的人马,可是窦武和陈蕃实在太狠了,要定全部宦官的罪,然后给予灭族。朱瑀看了大吃一惊,觉得不是味儿,他妈的曹节和王甫摆弄朝廷关其他宦官什么事,为何也要一起定罪,就把此事告知曹节和王甫。

曹节和王甫得悉窦武的计划,自知大祸即将临头,不拼死一搏是不能了,连忙抢先动手,派兵收捕窦武和陈蕃等人。窦武知道事情败露,仓促间集合数千兵力,驻守在洛阳都亭以自保。曹节和王甫就假传诏书,让刚刚入京城的将领张奂去讨伐窦武,张奂懵懂不知发生什么事,看是皇帝的谕旨,就带兵向窦武杀去,为了万无一失,王甫也跟着一起去。

窦武召集到的士兵看王甫到来,脚都软了,因为宦官在宫中的实力异常,而且这王甫又是宦官集团首要人物,这些士兵是男子汉大丈夫什么都不怕,就是怕这些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小人,结果最后全都散了。

窦武见大势已去,当场就咔嚓自杀身亡。

事后,曹节和王甫借机发起第二次的党锢事件,陈蕃甚至于李膺等人被捕捉下狱,最后死于狱中。

而我们那个给人捧大脚捧到超爽的窦太后呢?被逼迁出南宫,连太后也没份做了。

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三国的起始(八)


这一次的党锢事件,事情是搞大了,也正符合了宦官们的期盼,总之所有跟他们作对的家伙,都应该得到严厉的惩罚,他们如何也不能忍受,这些自以为是的读书人,总是像苍蝇般的在他们的身旁飞来飞去的骚扰他们的美梦,要杜绝类似的事件在发生,当然是要有强力的杀蝇剂将他们一网打尽。

现在机会来了,他们那肯轻易放过?李膺这个人自己倒霉活该要逞英雄就不打紧了,可是他的举动却牵连了一大票的学士学生官员和他一起受罪,着实怪可怜了,不过,奇怪的是,这些受牵连的学士学生官员不觉得这是一件倒霉的事,他们反而觉得受到牵连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其中如皇甫规(东汉的将军哟!)就觉得自己很没脸,因为竟然没让朝廷给当党人来看待(真奇怪)。

陈蕃之前拒绝签名没能救李膺一干人等,可是他并不为此而气馁,他决定上书给刘志,而且还跟刘志对着干,他把刘志说得无地自容,更以秦始皇焚书坑儒(历史上天真的秦始皇为了杜绝读书人有想法,就把所有的书给烧毁和坑杀当时的学者)来对比党锢事件 ,刘志气得双眼发火,却没法查办陈蕃,只好说他胡乱聘请没条件的家伙当官,弄到朝廷乌烟瘴气,再把他免职。

连最后能救这些人的陈蕃都已经失势,眼见他们就要为此事而遭灭顶之祸,这时却出现了另一个救星,而且以我们现在看来,如此的人物在东汉没可能会出手救这些士大夫的。

这个人到底是谁?他就是和梁冀同是外戚身份,行事作风却极为不同的窦(dou4)武,窦武是皇后的父亲,也是刘志的岳父,这一层关系,刘志无论如何也必须给些面子。

窦武这个人和东汉历史上那些穷凶极恶的外戚有些不同,历史记载他虽然也是外戚,要说身份还高皇帝一级,照理说应该可以很容易就掌握权势,然后扬威耀武起来。可是他选择明哲保身,不接受任何的贿赂和奉承,而且在衣食方面更是刚刚好足够,不奢侈也不炫耀,这样的外戚,在东汉并不多见。

不只如此,每次他得到任何皇后(他女儿)和皇帝(刘志)的赏赐,他都不会收起来,而是把这些物品都送于他人,如果太多,还会用车载了出去,在街上大派特派。他本人也很喜欢聘用那些有名的学士,跟士大夫的关系搞得非常的好,因此他的名头在士大夫之间是异常的响亮。

这个窦武也的确是一条硬汉子,他的蛮劲和陈蕃可是不相上下,他知道了这个党锢的事件后,就直接上书给刘志,开头第一句就很不给面子的说:“自从你这个皇帝登位以来,我就没听说过你实行过任何良好的政策……”自然,后面还一大篇的贬皇帝的论文,我们就不提了。

窦武的蛮劲其实只是因为他自身的身份,如果他是陈蕃,可能脑袋已经移去南中国海了。刘志再怎样生气,还是要看在窦武是自己岳父的身份,再怎样不爽,还是必须对自己的岳父忍上一忍吧。不过,窦武动作并不止于此,他要玩更大的,于是辞掉自身的官职,把印绶也交了,还称病不再外出。

刘志没办法下,态度有所转变,毕竟那是自己的岳父,这时正好又有一个叫霍谞(xu1)的人上书要求刘志解决党锢事件,刘志就顺水推舟,派宦官王甫去重新调查此事,这王甫左查右查,让他发现一些惊人的内幕消息,原来这两百多人中,也有很多是跟宦官有关系的,于是乎就提议刘志放过他们。

终于,这两百人就给释放了,东汉的第一次党锢事件也暂时告一段落,而刘志也在同一年到地府去卖咸鸭蛋,享年三十六岁。

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

三国的起始(七)


在李膺打击宦官集团后的一段日子,宦官集团的确不敢怎么闹事,这除了是李膺本身独有的威严让宦官们感到害怕之外,还有的就是宦官们其实也暂时找不到任何的把柄可以把李膺给拉下马来。

可是,李膺这个人着实嫉恶如仇,太过于正直了,如此的家伙在整个昏暗的中国历史里,绝对没有任何很好的下场。因为在任何的时代,不管是封建或是民主,往往都是让一些小人得志,那些正义凛然的君子,所面对的后果,总是让人触目惊心,因为这类型迂腐的性格,并不适于任何有病态的社会。

终于,宦官们梦寐以求的机会来临了,而这一次也就引发了东汉有名的党锢事件,我们也可称为东汉的ISA事件。

在当时,河南有个江湖术士名叫张成,他这个人少有些名气,最重要的是他和宦官集团的关系密切,就好像蜜蜂和蜜糖一般。他也不知是真的推算出来,还是自作聪明,认为在未来的不久,朝廷会大赦天下,于是竟然唆(suo1)使他的儿子去杀人(竟然有此莫名其妙的父亲,什么不好教,叫自己的儿子杀人)。

这件杀人的事件又那么的不好彩,让李膺知道了,李膺身上的正义细胞,自然忍受不了,连忙派人把这个张成给捉住收监。张成嘛,也不是省油的灯,以他和宦官集团的关系,再加上有时候他还会进宫,神棍一下刘志(汉桓帝),让刘志对他倒有几番的信任。

很快的,刘志赦免张成的谕旨到了,李膺自然要把张成给放了,或许就像戏里的情节一般吧(纯属猜测),张成对于自己获得释放,让李膺的徒劳无功,未免会嘲笑一番,而那嚣张的样子也应该惹毛了李膺,李膺之前连刘志身边大红人的弟弟也敢杀,这张成算是哪门子的货色?他可是二话不说,就如此把皇帝老子的赦免令也不管了,刀起刀落,解决了张成。

李膺这种鲁莽的行动注定要给他带来灾难的,之前张朔的事件让他逃过一劫,这一次张成的事件,宦官集团知道后哪肯放过?于是乎他们就教唆张成的弟弟上书朝廷,告了李膺一状,朝廷内有宦官们在那儿推波助澜,诬陷李膺收养太学的游士,地方上的学生,结成党部,诽讪(shan4)朝廷(诽谤讥笑),疑乱风俗。

刘志知道后大怒,之前张朔的事件已让他没什么面子,张成的事件更让他当皇帝的尊严扫地,就下令把李膺给捕捉起来,而且还将所谓的党人(结成党部,可以说是一个团体,党人就如党部里的成员)统统都收监,这党人的称号要捉多少就多少,宦官们也乘机把敌对的政敌打成党人,两百多人就这样塞满整个监狱。

基于所捕的人士都称为党人,因此历史上称这个事件为党锢事件,我们现在看来,其实和现代我们生活的环境没什么不同,诽讪朝廷一罪就可收监,不需要任何的审判,就如以前批判政府一般,ISA也会如影随形的跟随你。

之前提到的陈蕃,看到刘志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的捕捉党人,也不卖刘志的帐,甚至于当捕捉党人的文书摆在他面前要他签署,他也拒绝不签,还为这些人说话,可是陈蕃的力量毕竟有限,李膺和那些有名的学士、官员全都逃不过下狱的命运。